欢迎光临平顶山市房产事务中心!今天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协议
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要闻

广厦万间解民忧 宜居乐居俱欢颜

1996年7月16日,全省面积最大的国家安居工程——西苑安居新村(今西苑小区)在我市开工。这也是我市第一个保障性住房小区,为2000余户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西苑小区建成投用20多年来,全市保障性住房项目累计建设347个,让29.46万户家庭87.79万人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住有乐居。

 

民心工程圆了群众安居梦


1.1.JPG 

1996年3月24日,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决定将平顶山市列为国家实施安居工程首批88个试点城市之一。安居工程是由市政府建设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成后以较低的成本价直接出售给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户和无房户,是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据市房产事务服务中心房产市场管理科科长郝中岳介绍,安居工程的选址是本着“易改造,好建设,方便群众生活工作,便于综合配套开发”的原则,经多处踏勘优选出来的。当时,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各设计出两个西苑安居新村规划设计方案,经专家论证后,优选出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第一个方案,并综合吸纳了其他5个方案的长处。规划中的西苑安居新村位于西苑路以北、湛河南路以南、光明路以西、师专路以东,拆迁量较小,是集住宅、商贸、学校、托儿所、公共娱乐、绿化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现代化小区。小区住宅共有9种单元型、5种户型(二室厅、三室厅),户均建筑面积78.1平方米。

 

当时,购买西苑安居新村住房,首先由住房困难户申请,所在单位核实把关,市住房办审查批准后,发给住房困难户“认定卡”和“购房证”,并按顺序交购房预付款,签订合同。第一期工程房屋1996年12月2日开始预售,截至1997年7月1日,西苑安居新村两期工程共预售房屋1700余套。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宜居度


 1.2.JPG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西苑小区基础设施破损、社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越来越突出。2019年,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水平,由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和九里山街道相互配合,投入资金4300余万元对西苑小区进行了改造提升。现在的西苑小区,绿草如茵、设施完备、环境舒适,居民交口称赞。

 

据九里山街道党工委组宣统委员王文杰介绍,西苑小区改造是2019年全市改造项目最大的一个小区,面积22.14万平方米,涉及30栋居民楼2460户居民。街道等相关部门多次调整小区改造提升设计规划,重新修整拓宽沥青路面;清理违建,增加绿化游园;设置智能化充电车棚,重新划定停车区域;增设小广场和亭子、儿童活动区域等。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此次改造突出以人为本,在小区北门和南门装上了电子闸门,居民刷卡进出,十分方便。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芦丽霞介绍说,西苑小区门口以前只有大铁门,没有门卫室,现在不仅有了电子闸门、门卫室,还有600个机动车停车位和400个智能电动车充电桩,楼道装有新型感应灯,楼外是太阳能路灯。

 

小区刚建好时栽下的乔木如今长得高高大大,大约四五层楼高,11号楼、12号楼中间的绿化带被改造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立体造型,并增设了大大小小的景观石,与浓密的乔木相映成趣。“我是小区建成投用时搬来的”,居民何国感慨道,小区里最早栽下的桂花树、枇杷树仍然长势良好,“桂花开时满院飘香,小区里一年四季都是景。”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2019年以来,我市许多像西苑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得到了分批改造,全面完善水、电、气、暖、道路、线缆、防水等基础生活设施,提升绿化水平,加装照明、电梯、充电桩、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每一项改造都是为了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截至2021年底,我市累计完成投资11.73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38个,惠及居民63441户。

 

持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德馨苑.jpg

在西苑小区建设的示范带动下,1996年,平煤集团公司在平顶山北部兴建的乐福新村、市鸿基房业有限公司在高新区兴建的鸿鹰小区、舞钢市房地产管理处在垭口街道温州路兴建的经济适用房均被列为安居工程。乐福新村规划解决2250户矿工家庭的住房问题,鸿鹰小区可供1377户居民居住,户均建筑面积60平方米至110平方米。

 

我市也相继把中低收入家庭、进城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困难群体等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2010年,我市第一个廉租房项目——东方明珠小区建成,204户住房困难群众在此安家;2015年,第一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应滨街道的德馨苑小区建成,也是我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共有4012套房源,可保障1万余人居住。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大。2020年5月,我市因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众多住房困难群众走出棚户区、住进楼房、走向新生活。我市大力实施保障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居民住得越来越宽敞、舒适,市区人均居住面积由1996年的7.59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近60平方米。

 

市房产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马琳表示,该中心今年继续以优化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为主线,持续推进棚改项目建成交付专项行动;同时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动态实现应保尽保的原则,科学谋划和实施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探索推广德馨苑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保障房小区治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建共享鹰城美好家园。(记者 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