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要闻

改革“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

2020120712.JPG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平顶山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稳妥、坚定有序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楼盘化解等工作,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释放新红利。其中,“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同时,平顶山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之举,立足产业发展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拓展外贸空间,优化开放环境,持续提升区域开放度,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好效果迈进。在今年举办的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平顶山市作为唯一一个省辖市代表作典型发言。


民生热点成改革亮点


□本报记者 张建新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民生示范工程”;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被科技部作为成功典型在全国推介;“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作为全国十大模式范例,入选我国首个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


近年来,平顶山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


12月2日,平顶山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平顶山已实现不动产登记大厅、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热力公司及国家电网的数据共享融合,曾经分开办理的“水电气暖”过户程序,如今可与不动产联动过户。


信息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平顶山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致力于“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


平顶山市积极对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打通系统,共享数据,协同业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已打通16个部门系统,90多项事项可在政务服务大厅自助办理,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让企业和群众享受“便民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套餐式服务让“一件事、一次办”。该市利用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并结合本市高频办理事项,梳理整合出“一件事、一次办”清单,推动审批服务“马上办”“一次办”。


此外,该市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整合了28家单位48个主事项,提供“一站式”套餐服务,实行分阶段“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加速推广“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应用,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业务协同,比改革前审批时间压缩一半。


实行“周末不打烊”,服务零距离。针对办件量大、办事频率高且紧密关系民生的不动产、税务、房产、社保、医保五部门部分事项做到“民呼必应”,开展“周末不打烊”服务,实现周末服务“不断档”,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感到政务服务的“温度”。


集体“沉睡”土地变身“聚宝盆”


叶县洪庄杨镇曹李村党支部书记张先锋,每天都要步行查看一遍路旁的果树和中草药。130亩曾经“沉睡”的集体土地,如今成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聚宝盆”。曹李村不是个例,由于缺少规划,不少村集体土地被村民久占为业。


2018年,叶县率先在全省提出农村集体资产确权,探索开展“十权同确”工作,即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及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产权、集体财产权(基础设施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集体林权、“四荒”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权等进行确权。


“工作分为摸底调查、专业测绘、清产核资、人员界定、股权量化、颁发证书、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步骤,目的是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兰世庆说。


12月1日,走进叶县水寨乡关庙沟村,绿油油的麦苗长势正旺。村党支部书记李二军介绍,去年,村里通过“十权同确”收回40多亩土地,种上了高油酸花生。现在全部种的小麦,等收割后准备种植冬桃,收益会更大。


有了政策东风,各村迅速开展土地综合改革,共清查出集体资产14.1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74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56.55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33.04万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810596人;量化资产5.14亿元。


激发活力创出“高新速度”


从3月底签约到4月底开工,再到9月底深加工车间建成交付,在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煤隆基年产3000万套光伏组件材料项目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再次创造了“高新速度”。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平顶山高新区成了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加重,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2018年,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被确定为平顶山市重点推进的四项改革之一,围绕“放权、扩围、搞活”,按照“档案封存、全员聘任、以岗定责、绩效考核”原则,改革全面启动。


平顶山以“应放尽放、能放必放”为原则,赋予平顶山高新区市区两级经济、行政、社会管理权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聚焦“一区多园”建设,统筹配置全市优势资源,推动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建立行政机构“大部制”,全员聘任上岗,实行绩效考核,打破了薪酬“平均主义”……


两年来,平顶山高新区干事创业活力不断激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投资洼地逐步形成,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晋升21个位次,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